长征路上学党史|为什么这个厂被称为“人民军工摇篮”?
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位于江西省兴国县兴莲乡官田村,始建于1931年10月,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个综合性大型兵工厂,是苏区时期规模最大、设备最全、技术最先进、人员最充实、机构最完整、实力最雄厚的兵工厂,被誉为 “人民兵工的始祖”“人民军工发祥地”“人民军工的摇篮”。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红一方面军连续取得了三次反“围剿”胜利,缴获5万多支枪械,但大多需要修理。为了适应战事的需要,1931年10月,中革军委决定整合分散在赣西南苏区各地的小型兵工厂和修械所,在兴国县兴莲乡的官田村成立中央军委兵工厂,承担修械和生产弹药的任务。红四军军需处长吴汉杰受命担任首任厂长。
兵工厂创建时,条件非常艰苦,只有60多人和少量锉刀、老虎钳、打铁炉等简单设备。“三斤毛铁四两钢,拿给铁匠打红枪,举起枪儿打老蒋,穷人要把家来当。”这首流传甚广的山歌,正是中央兵工厂草创时的真实写照。
直到1932年4月,红军攻克福建漳州,给官田兵工厂送来两个车床,一台30马力柴油发电机和其他修械设备。当年9月,党组织从东北调来韩日升、郝希英、刘广臣等3名在奉天兵工厂做过枪的党员,官田兵工厂的技术能力才大大提升。
随后,兵工厂规模进一步扩大,分设枪炮、弹药两个科,又千方百计从广东请来马文等42名工人,从上海高薪聘请了6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不仅能修理驳壳枪、机枪、迫击炮,甚至可以自制步枪。
由于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造子弹的铜、锡等原料非常紧缺。中央苏区党政军组织想尽办法,动员群众来解决兵工厂的原材料困难。
这是苏维埃中央政府国民经济部1934年5月16日发出中字第一号布告《为收买子弹、子弹壳、铜、锡、土硝、旧铁供给军事用》,将军用物资价格公布于众,公平交易。
苏区群众积极响应号召,很多人把家里的铜钱都捐献出来,支援兵工生产。吴汉杰回忆,“当地群众听说红军要自己造子弹,纷纷把战场上捡来的弹壳,送到造弹厂。不久,我们就收集了二十多万斤弹壳。”
据1934年9月18日《红色中华报》的报道,中央苏区在三个月内共收集铜82854斤、锡49504斤、铁159546斤,分别完成计划的201%、110%、167%。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田中央兵工厂的兵工人以满腔热血投入到生产中,克服重重困难,为苏区红军配置了四万多支步枪、四十多万发子弹、修理了两千多挺机枪、百多门迫击炮、两门山炮,造了六万多枚手雷、五千多个地雷,有力地支援了红军反“围剿”,支援了中央苏区巩固发展。
官田中央兵工厂的建立,标志着人民军工的发端,是践行“枪杆子里出政权”和探索“依靠工人,民主管理”模式的突出典型,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的兵器工业建设和发展都产生重要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官田中央兵工厂旧址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