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女儿冼妮娜在陕西兴平

这张泛黄的老照片是1971年1月9日冼星海的女儿冼妮娜在115厂的合影留念。照片背后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

 
冼妮娜(第三排左三)在115厂留念

115厂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是我国第一个由生产地面电气的工厂转为生产航空电气的工厂。1964年的秋天,冼妮娜背着行李来到115厂(现为陕西航空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报到。一时间,厂里到处都在传:冼星海的女儿到咱厂工作了。

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不朽名作,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39年,冼妮娜在延安出生。1940年5月,冼妮娜八个月大的时候,冼星海受党组织的委派去苏联完成一项工作任务。1945年10月,病逝在异国他乡。受父亲爱国精神的感染,冼妮娜从小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1964年,冼妮娜以优异的成绩从天津大学材料系毕业。此时,她面临着三个选择:一是服从分配;二是到大连;三是到115厂。经过深思熟虑,冼妮娜最终选择了位于陕西兴平的115厂,她认为115厂虽然位于大西北,生活条件艰苦,但能发挥材料专业优势,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还因为心里的一个小小的心愿:陕西兴平离延安近。延安,是自己出生的地方,也是父亲的音乐起飞的地方。

初到115厂时,冼妮娜举目无亲,感到茫然。但每当想起父亲冼星海在法国巴黎留学时面对那么多困难都能坚持下来,她就暗自激励自己一定要向父亲学习,克服各种困难。冼妮娜对每个工人都非常尊重,虚心了解和学习生产操作技术,和大家一起干活,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架子,更没有一点名人女儿的傲气。

一年后,鉴于冼妮娜的优良表现,115厂决定派她去上海学习。在上海,她努力学习,一到周末便跑到图书馆去查资料。针对厂里科研生产遇到的问题,她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请教。遇到厂里设备限制不能分析的材料,她就带到上海去分析。冼妮娜为115厂攻克电阻陶瓷工艺和光铂片技术立下汗马功劳,成为当时国内为数不多掌握此项技术的专家。

冼妮娜在115厂一干就是13年,1977年因工作调离去了杭州。每当回忆起在115厂工作的情景,她还是觉得亲切。2019年10月,面对专程看望她的115厂的老同事,冼妮娜无比深情地说:“我忘不了厂里的一草一木,忘不了与我朝夕相处的兄弟姐妹。”接过厂里赠送给她的新型歼击机模型,冼妮娜深情地注视着它,像一位母亲在欣慰地注视着自己的孩子,嘴里还小声哼唱着父亲冼星海在抗战时谱曲的《空军歌》,“我们结成队,向着高空飞……拿出我们空军的力量保卫中华民族的家乡……”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革命歌曲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更是激励和浸润着冼妮娜为人民、为民族不懈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成长历程。

首页    学院党建    党史学习教育    冼星海女儿冼妮娜在陕西兴平